您当前的位置:企业 >  >> 
鸡冠山上的“背篼电工” 主动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

时间:2022-02-16 14:32:04    来源: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

“喂,马大爷,家里还缺些什么?我们今天要上山巡查哦!”“哦,我正愁这事呢,帮我带一袋米、一桶油吧。”

2月10日8时30左右,国网崇州市供电公司文井江供电服务站内,站长黄浩和同事马龙祥、杨建忠将准备上山特巡所需的工器具和检修材料装进背篼,抬上工程车,出发前往30千米外的鸡冠山乡岩峰村和琉璃村。

准备工作完成后,黄浩同鸡冠山乡岩峰村5组的马玉书大爷通了电话。文井江服务站员工每次进山,都要为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捎带生活必需品。这些东西,连同电工工具包一起,装进一个简陋的背篼里。

<span class=

鸡冠山乡以3868米的蜀州第一峰鸡冠山峰命名,是成都市最偏远、最落后的山区,全乡301方千米,3600多人零散居住在这里。

“背篼里都装些什么呢?”带着好奇,记者开始注意起大伙装得实沉的背篼。“有抢修用的工器具如安全带、踩板、工具包,还有抢险所需的材料如导线、绑扎线、瓷瓶,当然还有绳子、砍刀、拐爬子以及我们中午的干粮……”黄浩如数家珍。

“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下雪,我们都会特巡一遍。”黄浩说,昨天下了一夜雪,他们要重点巡查10千伏同坪线及飞水岩支线。

在镇上的商店,买好需要捎带的生活用品,黄浩还特地买了两个大灯笼和两副春联,装在背篼里,用绳子牢牢绑扎在黄色工程车上。

从文井江服务站向山里进发,一路上走走停停,马龙祥和杨建忠不时下车用红外测温仪给线路和设备测温。行到无路的地方,黄浩他们就纷纷下车,背起背篼往岩峰村山上走。

<span class=

雪积起厚厚的一层,山色愈发空濛。之前“好走”公路换成了狭窄陡峭的湿滑山路,黄浩他们不得不俯着身子手脚并用地攀爬。

“背篼是山里人常用的工具,上山巡线、检修,只有背起背篼才方便。”黄浩说。

沿着蜿蜒崎岖的雪地山路走了一个多小时,“背篼电工”们来到岩峰村马玉书大爷家。今年78岁的马玉书长年卧病在床,老伴卢秀文也体弱多病,儿女长年在外打工,生活拮据,是文井江供电服务站常年帮扶照顾的对象。今天,除了进行用电安全隐患排查外,“背篼电工”们还为老人免费送来一袋大米、一桶菜油。

将屋内凌乱的线路进行了整理包扎后,马龙祥、杨建忠把背上来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,灯笼一点亮,灰暗简陋的房屋霎时变得格外温暖,更有了节日氛围。马玉书老人说话和听力都有些困难,他呆坐在家门口,双眼中的泪水依稀可见。

<span class=

看见“背篼电工”们忙完手头的活,卢秀文大娘连忙热情地招呼他们喝口茶、坐下休息,黄浩婉言谢绝:“不了,我还要去查看前面的一段线路,等会还要去琉璃村呢。”

走出马玉书老人的家,“背篼电工”们沿着10千伏同坪线方向继续前行。道路只有一个车道宽,右边是绝壁,左边是悬崖,警示牌、拦石网随处可见——“当心滑坡”“注意飞石”。

沿着羊肠小道向山上行进,山风吹过,树上的积雪不时飘落。他们每到一个电杆下,都会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杆上的金具、绝缘子和导线,记录运行情况。

越过一夜白头的山崖、冰凌垂吊的指示牌,在雾气氤氲中,“背篼电工”们抵达了一个琉璃仙境——琉璃村。皑皑白雪落满枝头,盖着屋顶、原野、山峦,银装素裹的琉璃世界……让人喜不自禁,有种久别后的欣喜。

成都人对于雪景总是会有几分难以抑制的好奇与亲切。堆雪人,拍照片,寒风中游客忙得不亦乐乎。

<span class=

下午15时左右,“背篼电工”们来到琉璃村的菇冷冻基地,对冻库里的线路和电炉等大功率电器作了全面检查。

“辛苦你们了,大冷天的还让你们跑了一趟。”菇冻库老板廖文东说。

“这山上冻库只用得上两三个月,长时间不用电,难免出现一些小问题,现在都给你解决了。”黄浩递给廖文东一张安全用电宣传单,“用电有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”。

在雪地里,山间的小路很难走,“背篼电工”们一边行走一边消除线路通道上的树障。

“有人民电工的保驾护航,乡亲们的用电一定没问题。”看着这群穿着蓝色“国家电网”工作服的“背篼电工”,琉璃村党支部书记何发贵说。

记者手记:

采访中,文井江供电服务站“上门多勤走,让客户少跑路”的服务理念朴素得让人动容,而周明强讲述的“顶风冒雨上山,走到客户家,只为推一下漏电保护器”的故事更让人揪心。

文井江供电服务站是一个在当地服务面积最大,条件最艰苦,员工人数最少的服务站。不让群众多跑路,说起来容易,但要放在一个服务要求高、服务难度大的山区供电服务站,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更难,需要下一番功夫。如何做好供电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在文井江服务站,答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“用心主动服务,做百姓的贴心人”。文井江供电服务站的客户以留守老人和孩子居多,仅鸡冠山乡3600多人中,留守老人和孩子的占比就2000人。“背篼电工”正是人民电工的最好诠释。

走家串户,巡视排查、整改隐患,捎带东西……这一工作常态,说明了他们的用心主动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积极换位思考,真正把群众当家人,把服务当家务,真心为群众办实事,让群众在一件件小事中真切感受到国家电网人的关爱与温暖。

关键词: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

X 关闭

X 关闭